元旦之前,宋双榕总算提交了论文初稿,与此同时,也收到了研究所的面试通知。
面试时间在一周后,入选人员需要提前到研究所进行信息确认。宋双榕并不准备参加,他给负责人打了两通电话,想要放弃资格,却一直提示忙线中。
按照通知中的个人信息,宋双榕登陆后台,想找一找有没有取消面试的方法,却意外看到在初试阶段,李聿替他做的简历及作品集。
简历一如李聿的风格,信息严谨且富有条理。在个人荣誉一栏,罗列了自大学起,宋双榕获得的所有奖项,作品集中,则是每一奖项对应的获奖作品。
宋双榕对着屏幕,愣了片刻,他向李聿分享过大学时期的不少事迹,但似乎从来没有自夸过,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收集来的资料。
宋双榕努力不去想李聿在整理作品集时的感受,是觉得无聊、浪费时间、抑或有过一秒钟的赞赏,都已经与他完全无关。
没有过多停留,宋双榕关闭附件信息,但也没找到取消面试的选项,最终只好给负责人发了一则短信,向对方说明意愿。
自毕业影片发布之后,宋双榕其实收到不少橄榄枝,其中不乏业内有名的工作室和经纪公司。
但他与一家南方的公司商谈时,对方提供了几个剧本,宋双榕看过后并不喜欢,也觉得故事内核太空洞,甚至公司已经定下的一位主演,在宋双榕看来只空有热度,毫无演技。
当时与宋双榕面谈的前辈坦言,宋双榕作为新人,其实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,且好剧本十分稀少,连名导演都不够分。他劝宋双榕,可以背靠大的平台,慢慢积累经验与名气,总有一天,能够拍自己真正想拍的片子。
他说的宋双榕都明白,也能理解,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签约——他已经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,不想连最后的热爱,都只能勉强。
元旦那天,宋双榕忽然收到一位同乡的消息,对方礼貌地向他询问近况,又说,自己创作了一部中篇小说,想邀请宋双榕读一读。
能和这位同乡认识,是因为一次创意写作的公开课,两人分到同一小组,拿到的题目与地域文化有关,在交谈中发现,他们童年甚至居住在同一条街上。
这位名叫沈书颜的女孩,在宋双榕看来十分有才华,性格低调,不喜欢与人社交,在宋双榕回复过后,她只简单地发来一份文档,说了谢谢。
当晚,宋双榕打开那本名为《榕树根》的小说,共七万字,他却慢慢翻阅到天亮。
读完最后一段,他从座椅上起身,走到阳台,在北华市充满雾气的清晨,仿佛看到了覆盖整座城市的茂密榕树,也闻到了植物根系破土而出时的湿润味道。
他当即给沈书颜发消息,称赞她的故事,斟酌再三,还是询问她,是否有意愿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。
沈书颜回复得很快,她告诉宋双榕,年后她将随家人移民海外,或许不会再回来,因此才写下这部发生在鲤城的小说,如果宋双榕能把它拍成电影,她十分乐意,并且不会收取任何费用。
两人通了近三小时的话,敲定下许多细节。
即使彻夜未睡,宋双榕仍然振奋,觉得自初秋至深冬,总算发生了一件好事,也几乎能预见,未来的生活将忙碌充实,而距离他彻底放下李聿的那一天,似乎已经不远了。
元旦之后,宋双榕开始着手剧本工作,他原本想找专业的编剧将故事改编,但为了节约成本,最终还是决定自己动手。不过即便如此,经初步估算,制作成本依旧高昂。
这些年,宋双榕省吃俭用,各类赛事奖金、拍广告片的外快攒下不少,不过仍差得远。
面试的前一天下午,宋双榕正在改剧本,忽然接到一通陌生来电,他接起来,对方是研究所的招聘负责人,说看到宋双榕的初试成绩很好,问他为什么要放弃面试。
宋双榕忙得几乎忘了这件事,反应了一下,握紧手机,解释自己毕业后有其他安排,又道了歉,对方表示了理解,并祝他顺利。
挂断电话后,他盯着手机页面,忽然想,是不是也应该向李聿说明一下,毕竟,李聿是把他随口的一句话当真,才帮他报了名,并为此做了许多工作,甚至请人帮了忙。
但那一晚,两人似乎又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,无需再多此一举。
犹豫之际,宋双榕的铃声再次响起,他望着熟悉的手机尾号,一时分不清,清除李聿的所有联系方式时,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,漏掉了手机号码。
铃声响到快要自动挂断,宋双榕才接通电话,但还没开口,就先听到了李聿的声音。
他说:“宋双榕,你还是去面试吧。”
宋双榕准备好的说辞被打断,一时接不上话,李聿又接着说:“你不想见我,我可以申请退出项目组,但是你不要错过这个机会。”
他的声音很低,语速也慢,一段话像是经过字斟句酌。宋双榕猜想,可能在李聿看来,除了这份校内的工作,他再也没有更好的选择,出于好心,所以才这么说。
“李聿,”宋双榕看着电脑屏幕,文档中做满了标注,他心平气和地说:“谢谢你的好意,不过我已经有了新的工作。”
“我很喜欢,”他补充:“面试的事情,对不起,耽误你的时间了。”
电话两端同时安静下去。
可能李聿的高傲并不允许他在分手后指责宋双榕,宋双榕善解人意地说:“以后你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事情,可以随时提,只要我能办得到。”
经过几天的平复,宋双榕已不再如那晚般,面对李聿,有强烈的抵触情绪,也觉得留在北华市的日子不多,不必再因一份错误的感情而耿耿于怀。
见李聿不答,他准备结束通话,李聿却突然问:“是什么工作?”
“还是拍电影。”宋双榕实话说。
李聿停顿了一下,又问:“是在北华市吗?”
宋双榕说“不在”,李聿就又沉默了。
最后结束通话时,宋双榕觉得他似乎还有话要说,但仍快速按了挂断键。
寒假开始前的一周,宋双榕的剧本大纲已经梳理完整,他向学校申请了留宿,不准备回鲤城,却不想舅舅主动联系了他。
舅舅在电话里问他是不是放寒假了,什么时候回家,又说表哥买了新车,可以到机场接他。
宋双榕说:“不用,今年不回去了。”
舅舅一听,顿时急了,问他不是说好,寒假回来就去给房子过户吗。
“我没有说过,”宋双榕冷静地纠正他:“我说的是,下次回去就把房子卖了,谁也别想住。”
房子是妈妈离世前,留给宋双榕的唯一物品,但她走后,舅舅一家住了进来,对外声称是为照顾宋双榕,直至宋双榕读大学,开始住校,他们都没有搬出去的意思。
暑假期间,舅妈发给宋双榕一份清单,指出他们这些年养育宋双榕很辛苦,且花费不菲,需要让他用房产偿还,以便表哥娶媳妇用。
当时三人轮番给宋双榕打电话,催他回家,宋双榕不堪其扰,最终回去报了警,向警方出示房产信息,将舅舅一家赶出了家门,而后更换了密码锁,称要卖掉房子,舅舅才安分了几个月。
舅舅还在电话那端,说他和宋双榕的妈妈是多么的兄妹情深,宋双榕不想听,径直挂断了电话。
原本他说卖掉房子只是恐吓舅舅,但突然间,宋双榕对着剧本看了几秒,打开网页,搜索那套房子同小区的售房信息,得出一个与影片制作成本相当的数额。
很难形容那一刻的心情,宋双榕只记得他心跳很快,脑中飞速掠过从童年至少年时期,在那间屋子中发生的种种,其中并不美好的回忆占大多数。
没做多少犹豫,他添加了一位房产中介的联系方式,进行了售房登记。
次日,宋双榕到导师办公室,帮陈北燕整理影像资料,这批资料十分细碎,到中午,两人的工作也只进行到三分之一,陈北燕请宋双榕到校外的一家餐馆吃午饭。
期间,她询问了宋双榕的剧本进度,提了一些建议,也向他介绍了几条拉赞助的人脉。
快吃完时,陈北燕接到一个电话,宋双榕趁机起身,去买了单。
两人回校的路上,陈北燕像是接收到一份文件,停下看了会儿,忽然问:“双榕,你是不是认识数学研究所的李聿?”
宋双榕一怔,立在原地,不知道如何回答。
陈北燕像是将他的沉默当做默认了,直接将手机屏幕侧向他,说明:“我的一个同学在电视台工作,最近想做一期针对青年学者的采访特辑,北华大学只有这一个名额,不过他今早拒绝了。”
李聿向来不接受任何采访,不上节目,不登报纸,宋双榕并不意外,但不知道陈北燕为什么突然问他。
陈北燕又说:“这期采访不会涉及任何隐私部分,只着重学者的个人成就,是正规项目。”
宋双榕隐约猜想,陈北燕是想让他去劝说李聿,不由地一惊,说:“老师,我跟他——”
“他是你表哥吗,还是什么?”陈北燕向来心直口快,打断他道:“看样子挺关心你的。”
宋双榕完全懵了,茫然地“啊”了一声。
“不是吗?”陈北燕看上去也有些意外。
“去年六月份,我们去西北采风的时候,”陈北燕回忆道:“有天晚上,一个叫李聿的人给我打电话,说他是北华大学研究所的研究员,给我报了工号。”
“那个地方信号不好,他说了好几遍我才听清,他说他是你的家属,但是一直联系不上你。我想让你接电话,他又说不用,人安全就好。”陈北燕说:“他最后挺客气地提了一下你的生日,问如果有机会,能不能帮你庆祝一下。”
陈北燕没有多想,调出策划案中的李聿的资料,问宋双榕:“打电话那个人不是他吗?”
宋双榕更无法回答了,因为陈北燕口中的李聿,和他认识的李聿,好像的确不是同一个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