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观鹤笔记》- 第49章 冬聆桑声(二)

杨伦松开邓瑛,返身走到窗边的阴影下。

被他掷下的奏本还躺在条桌下面,此时看起来,有些碍眼。

他第一次在内阁值房发这么大的火,这通火针对的人很多。

一根筋儿的御史。

不管政治清明,只顾势力制衡的皇帝。

还有无孔不入的北镇抚司。

但是最后承受这通火的却只有邓瑛一个人。

他真实地把邓瑛当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势力支持,而又低他一等的人,他在无意识之间确信,即使这通邪火烧到他身上,他也会谦卑地忍着,不会给当前的局势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。

交游数年,什么关联都被那一刀割断了,但他对邓瑛的信任还在,只不过变成了他肆意羞辱邓瑛的底气。杨伦对此暗自心惊,脏腑乱搅,却无法对着这个身着宫服的人表达半分。

他扶着额,顺势抹去一把正月里逼出来的热汗,低声道:

“我去找黄然。”

他说完一把捞起地上的折子,本想不再对他说什么,走到门前的时候,却又忍不住转过身,“你为什么不肯从此与我们割袍断义,好生做内廷的人。”

邓瑛低头摁着脸上的肿处,“你们割断就是,我不想割断。”

杨伦摇头惨笑了一声,“人活的是骨气,你已经是现在这个样子了,没有人会接受你,你做得越多,朝廷对你的猜忌就越多,好比今日,你为了拖住北镇抚司,利用东厂向黄家勒索钱财,京城里的官员对你,只会口诛笔伐,根本没人知道你是为了救他!”

邓瑛松开手,“你是觉得,我还在妄图一个清流的名声吗?”

“不然你求的是什么?”

杨伦就着手里的奏折,反手指向身后悬挂的那一副白焕的字,“你自己看看,这里是内阁的值房,是天下文心化家国大义之所……”

“是。”

邓瑛打断他,淡淡地接道:“我辱没此地,冒然踏足,必遭唾骂。”

杨伦喉咙一颤,咽部忽然痛如针刺。

“我都明白。”

邓瑛朝他走近一步。“我甚至知道,你内心的矛盾是什么,但我不知道,怎么样才能让你对我看开些。”

“看开?我怎看不开?”

邓瑛抬头,“在你们眼中,去年和我一道在南海子里待刑,最后绝食而死的两个人,是同门之荣,而苟且活下来的我,是同门之耻,既然是苟活,就应该彻彻底底放下,好生做一个奴婢,这样你看见我的时候,才不会这么矛盾。”

杨伦没有说话,这是他内心的挣扎,从邓瑛的口中说出来,竟然有一阵冷泉过石般的寒冽感。

“我没有做到。”

邓瑛的声音坦然温和,“我以现在的身份与你私交,的确辱没了你,你可以斥我,但不要断了我前面的路。我知道我自己以后是什么下场,在那一天之前,我想戴罪活着。”

杨伦呼出一口浊热的气,低头看向邓瑛,声音有些凝滞。“你这样能活下去吗?”

邓瑛抬头看了杨伦一眼,撩袍屈膝,向杨伦行了一叩礼。

杨伦低下头,双手在背后猛然捏紧,他几乎猜到了邓瑛为什么要这样做,却还是压着声问他:“你想说什么。”

邓瑛直起身,“子兮,比起辱没你,我更无法原谅我自己的是…我对杨婉的心…”

他说着垂下眼,望向无名处,“老师死后我神魂皆碎,我很想要她对我的怜悯,哪怕只是一点点,都能在那时救我。后来我对她又有了别的贪求,我憎恶我自己,玷污她的名声,但是她没有像你这样斥责我。”

他说着,抬头看向杨伦,“子兮,我能不能活下去,决于你们能容忍我多久,还有杨婉,愿意饶恕我多久。”

杨伦背过身,“你忘了你在刑部对我发过的誓吗?”

“没忘。”

杨伦一拳砸在木案上,案上的文书腾起一层细灰,他转身一把拽起邓瑛。

“谁他妈让你发……”

他迸了粗口,情绪到位,想说的话还是说不出来,声一收,再开口气焰也弱了,“谁他妈让你叫我的字。”

说完,将黄然的奏本揣入怀中,头也不回地出了内阁值房。

光下的尘埃如金屑。

无人的内阁值房,承载着天下读书人最大的人生抱负和家国情怀,对邓瑛的确有一份震慑,他站在空荡荡的窗光下,背脊生寒,倒也不敢久留。

他低头整好被他扯乱的衣襟,走出东华门,沿着光禄寺衙门朝内东厂,半道上遇见东厂厂卫覃闻德。

“督主。”

覃闻德抱拳行礼。

邓瑛看了一眼天时,“刚刚回来?”

覃闻德拱手道:“是,黄然今日要入宫领宴,北镇抚司的校尉也不敢拦着,属下留了两个人在外宅查看,自己先回来禀告督主。”

邓瑛道:“你们查了那几句醉言吗?”

“查过了,确有此事。其余的话都不要紧,最要紧的是那一首醉诗,是黄然亲笔所写,其中有一句‘我求明春今日降,早化人间三尺冰。’现在握在北镇抚司手里。看北镇抚司怎么解,解得不好就是反诗。”

邓瑛点了点头,“你们的钱拿到了?”

覃闻德笑道:“嗨,我们那都是虚名头,吓不到他,也就他那几房的妾室,吓破了胆子,丢了些头面儿给我们,其余多的在他正房夫人那儿,估计,已经快被镇抚司的人抢得差不多了。”

“你们没有伤人吧。”

“不敢不敢。”

覃闻意连声道:“督主你教我们要闷声发小财,有了祸事让镇抚司顶着。我们都觉得,钱虽然不多,但这比杀人勾当,积阴德多了,怎么会造次,日后定跟着督主,好好地做事。

“好。”

邓瑛笑着点了点头,“今儿除夕,早些回去。”

覃闻德行礼辞去。

邓瑛抬头看向即近正午的日头。

天上无云,日光直下,落在他的皮肤上,却一丝温暖都没有。

节制东厂和统辖营建皇城的工匠并不一样,虽然他的心并没有什么变化,可是,做出来的事,落在世人眼中却是两个极端。

邓瑛拢了拢身上的斗篷,低头朝内东厂衙门走,一路上都在默诵黄然的那一句诗。

“我求明春今日降,早化人间三尺冰。”

咋一看,并没有什么问题,但关联上黄然的身份,以及近来朝廷关于立储的论辩,这句诗就有了杀皇帝而立新帝的恐怖含义。

邓瑛摁了摁自己的虎口,回身朝东华门的方向看了一眼。

今日皇城大开三门,入宫领宴的京官已经陆续聚往太和殿,洞开的门户像是三张无望的巨口,邓瑛在设计修建它们的时候,对每一块砖石都了如指掌,但一旦被交付出去,它就和当今皇帝的呼吸吐纳关联在了一起,失去了砖石质朴的本心。

邓瑛回过头继续朝前走,由衷地想赞一声黄然。

“我求明春今日降,早化人间三尺冰。”

这一句,他写得如刀剜疮,真好。

——

中和殿群臣正在候大宴,乾清宫这边,皇后太后以及众嫔妃,也在尚仪局司宾以及掌宾的导引下,接受外命妇的礼拜。这一年年末,平王的老王妃回京来探太后疾,她是太后母家的姊妹,自从跟着平王去了北方封地以后就一直没回过京城,时隔多年再见到自己的姐姐,说起家长里短,后来又谈到了北方边境的事,瓦剌连年滋扰,百姓苦不堪言,一时话就多了。

其余的嫔妃和命妇,对这些边境上的事都不大感兴趣,只有宁妃侍坐在太后与老王妃身边,认真地听着,偶尔应答。

老王妃看她穿着一身半新的罗袄裙,虽在年节里妆容庄重,却仍然不显浓厚,通体气质轻盈优雅,谈吐也温和得体,心里很是喜欢,不禁对太后道:“这是易琅的母亲吧。”

太后点了点头,“是啊。”

老王妃道:“妾说呢,非得是这样的娘娘,才能将您的皇孙,教养得那般懂事。”

说完,心里起了一个意,“不知娘娘可还有别的姊妹。”

宁妃看向太后,没有冒然开口,太后便接过话道:“她还有一个妹妹,如今在尚仪局里。”

老王妃忙道:“那便定要见一见。”

太后笑道:“你是要为你的王孙相看么?”

“是啊。”

老王妃看着宁妃道:“妾不回来,还没这个话口,今儿既在太后娘娘这儿,就厚着老脸跟您开口了,妾的这个孙儿,还未娶正妃。”

“正妃不行。”

太后直接顶回了这句话。

老王妃不明就里,宁妃却忙起身跪下。

太后低头道:“你这是做什么。”

“太后娘娘恕罪,杨婉……”

“不要在远客面前失礼,去带她过来,后面的话后面再说。”

老王妃身边的宫人趁着太后与宁妃说话的空档,弯腰朝老王妃耳语了几句,老王妃这才明白过来,杨婉就是那个与张家定过亲,后来又损过名誉的尚仪局女官,忙起身对太后道:“是妾老糊涂了,我那孙子还是小了些,哪里慌得呀。”

宁妃听她这样说,终于暗松了一口气,抬头却明显发觉,太后的脸色不悦。

她知道自己如今杵在那儿会令太后更尴尬,便借回宫更衣之故,退了下去。

杨婉原本立在乾清宫的月台下面,跟着两个掌赞,在旁观赞相的事宜。

忽然被一个温热的小手抓住了手指。

“姨母……”

杨婉回过头,见易琅正眼巴巴看着她,像是冒着冷风跑过来的,斗篷的系线都开了。

她忙蹲下身拢紧易琅身上的斗篷,“中和殿那儿,你父皇都要升座了,你怎么还在这儿。”

说完抬头问跟着他的内侍道:“怎么回事啊。”

内侍回道:“今日一早起来,殿下就不大受用,呕了些东西出来,但殿下忍着不让说。将才原本是要去中和殿,可殿下忽然说要回来寻宁娘娘,我们就只好跟过来了,哪知娘娘更衣去了。”

杨婉摸了摸易琅的额头,发觉还好不烧,便让他站到背风处,自己替他挡着雪风。

“怎么了,之前吃了什么不受用吗?”

易琅摇了摇头,“我不想去中和殿。”

“为什么。”

易琅低头的抿了一会儿嘴,忽然说了一件看似与大宴无关的事。

“前日父皇亲至文化殿,申斥了儿臣的讲官,还让他在午门外站枷。”

他说完这句话,皱着眉,扯着腰上的革带,眼睛竟然有些发红。“我替先生求情,父皇斥我‘年幼狂妄’。”

杨婉安抚他道:“殿下心里怕是不是。”

“不怕,但我替先生不平。”

他说这句话的时候,捏着拳头,身上却有些发抖。

杨婉看着他的小手,察觉到了他的不安。

先君臣,后父子,他也不过是帝权杀伐下的一条人命而已,言语里尽力地藏着忧惧,却还是身理上漏了出来。

杨婉搂着他,把他逐渐冰冷的手拢到怀里。

他却颤得更厉害了。

杨婉算了算时辰,知道这样僵持下去不好,便低头轻声对他道:“奴婢陪着殿下过去。”

易琅抬起头,“姨母你是女官,你不能进中和殿。”

杨婉点头道:“奴婢不进去,奴婢送殿下过去,然后在月台下面等着殿下。”

48 / 171